期刊简介
本杂志1995年创刊,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联合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专门报道计划免疫专业的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主要登载国内外计划免疫、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预防和疫苗研究的成果,计划免疫管理,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国内外有关计划免疫的学术信息。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管理、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综述、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专家访谈、文摘。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7/R
- 国内刊号:11-551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京都会议简介
张礼璧
关键词:西太平洋区, 无脊灰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 消灭脊灰, 顾问委员会, 成员国, 会议, 高危地区, 目标, 技术顾问, 病毒, 日本国,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准备工作, 监测, 国家, 国际社会, 公共卫生, 工作人员, 发表讲话
摘要:2000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在日本国京都市召开成员国大会,庄严宣布:“西太平洋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相继阻断了脊髓灰质炎(脊灰)本土野病毒的传播,被正式证实为无脊灰地区”。这是西太平洋区公共卫生史上战胜一种传染病的历史性会议,是一座真正的里程碑,将永远载入史册。大会是在庄重喜庆的气氛中进行的,参加会议的有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代表、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主任和工作人员、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各成员国的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代表、国际扶轮社及日本地区的代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代表、日本国国际协力事业团的代表等,作为东道国的日本不但有政府部门的代表,日本国天皇和皇后也出席了本次大会。参加大会的人数多达千余人。中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的成员国由卫生部张文康部长率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并作为唯一的成员国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获得了特殊的礼遇。正式会议举行了一天。但在会议前,从10月27日到28日,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召开了会议,做了后的准备工作,由各成员国分别报告了各国消灭脊灰的进展,并对提交的报告进行了后的审核,按照证实标准认真地与成员国代表进行核对和审译,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确认本区达到了无脊灰地区的标准。这样在10月29日大会主席台上,面对全体到会人员,当众由7名委员逐个在证实文件上签字,并递交给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主任。然后证实委员会主任Adams博士发表讲话。尾身茂主任再次登台讲话,称:“实现无脊灰的目标,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公共卫生史上的一座真正的里程碑。人类即将跨入新的千年,此时此刻西太平洋区这个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居住的家园,永远不再蒙受脊灰折磨的苦难。”他特别指出:“成功地实现无脊灰的目标是各方面共同奋斗的结果。”他在感谢卫生工作者忘我的奉献精神、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支持、西太平洋区扩大免疫规划和消灭脊灰技术顾问委员会宝贵的技术支持和启迪,以及西太平洋区前二届主任和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后说:“为了实现使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儿童免受脊灰折磨的目标,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张文康部长应邀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在庆贺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的同时指出,这是本地区所有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强调:“通过动员必要的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资源,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只要脊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还存在,就存在着输入和重新出现脊灰的风险,因此,所有国家仍然要保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活动和脊灰疫苗免疫的高覆盖率,直至所有地区都成为无脊灰区。今天我们庆祝西太平洋区取得的巨大胜利,从此我们将摆脱脊灰带来的痛苦。明天,我们还要继续作出努力,维护西太平洋区的无脊灰状态,直到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京都会议结束后,10月30日又举行了西太平洋区第十一次技术顾问委员会会议,针对当前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而邻区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的情况,讨论了如何维护西太平洋区无脊灰状态的技术策略,强调在达到无脊灰区后,AFP和病毒学监测的质量必须保持在高水平上,直至全球证实消灭脊灰。只要邻区存在野病毒的传染,监测的标准不能降低。怎样减少野病毒传入的危险性,其技术措施是:1.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2.增强AFP的监测水平;3.确定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4.在高危地区和人群中进行补充免疫活动。对可能输入野病毒的准备工作应该是:1.制订预案;2.认真对待高危AFP病例;3.保持一支有经验的快速反应队伍;4.储备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上述建议在技术顾问组会议上得到很好的讨论,我国戴志澄、王钊、邵瑞太、王克安、庄辉、赵铠、于竞进、张礼璧等参加了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