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1995年创刊,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联合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专门报道计划免疫专业的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主要登载国内外计划免疫、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预防和疫苗研究的成果,计划免疫管理,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国内外有关计划免疫的学术信息。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管理、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综述、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专家访谈、文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单位: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出版部门: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517/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17/R
邮发代号: 82-85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7/R
- 国内刊号:11-551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本杂志1995年创刊,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联合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专门报道计划免疫专业的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主要登载国内外计划免疫、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预防和疫苗研究的成果,计划免疫管理,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国内外有关计划免疫的学术信息。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管理、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综述、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专家访谈、文摘。
1 文题 应简明、扼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通常包括3-4个W,即事(What)、地(Where)、时(When)、人(Who)。应尽量避免使用缩略语、字符和代号等。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居中显示。
2 作者与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居中显示;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作者姓名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序号,例如,“姓名1,姓名2,…,姓名5”。在作者之下另起一行列出作者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县)和邮政编码;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全部内容用圆括号扩住,例如 “(1. 单位,省 市 邮编;2.单位,省 市 邮编;…)”,居中显示。
3 基金项目、通信作者与共同第一作者 凡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不列具体课题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获多项基金项目的应依次列出,以分号隔开。如有通信作者,需在作者单位之下另起一行列出通信作者的姓名和Email,多名通信作者以分号隔开;如果通信作者与第一作者相同,则不需列通信作者。如有共同第一作者,需注明“×××和×××为共同第一作者”;注明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Email。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不应属于同一工作单位的同一部门。上述内容依次放在作者单位之下,居左显示。
4 摘要与关键词 论著的摘要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格式为“摘要: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字数为300字左右,采用第三人称撰写,首次使用缩略语、符号和代号时,需在文中注明;综述的摘要不必按论著的四要素格式书写,其他要求与论著相同;除论著和综述外的其他类型稿件可不需要摘要内容。每篇文章可列出3-5个关键词,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格式为“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各为一段,无缩进,居左显示。
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中文关键词下需依次列出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格式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自成一段,无缩进,居左显示。中图分类号为文章的学科属性分类代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作者需自行查询。文献标识码共设置以下5种:A-理论和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性文章;D-一般动态性信息。文章编号格式为“刊号(年份)期号-起始页码-页数”,例如,“1006-916X(2018)05-0499-06”,其中“1006-916X”本刊刊号;文章录用后,由本刊填写文章编号。
6 英文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论著和综述需有英文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内容须与中文完全一致。文题采用粗字体,第一个单词和某些专有名词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余单词字母均采用小写;作者英文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双名之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采用斜体。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共为一段。英文摘要格式为 “Abstract: Objective …. Methods …. Results …. Conclusions …”,关键词格式为“Key words: …; …; …; …”,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需大写,其余字母小写;摘要和关键词各为一段,无缩进,居左显示。
7 正文 论著的正文必须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并环环紧扣。正文是文稿的主体,要求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文字通顺、精炼,材料真实可靠,数据和统计分析严谨无误,讨论和结论合乎逻辑,专业用语和词汇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除论著以外的其他类型稿件,可不按照论著的四部分格式要求书写,直接分标题描述即可。
前言:用一段文字简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避免描述与论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不加“前言”标题,缩进显示。
材料与方法:需交代清楚研究的5个W,即事(What)、地(Where)、时(When)、人(Who)、如何(How)。分层标题及叙述格式:1 ×××、1.1 ×××、1.1.1 ×××、(1)、①;分层标题行无缩进;一级分层标题自成一段,二级分层标题与后文留1个汉字空格。 “材料与方法”四字居中显示,无序号。
结果:只描述与研究内容有关的结果,和/或统计学检验结果,不要在“结果“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复杂结果应先总后分描述,高度概括;如有图表,应在相应图表描述的结尾以括号注明图表序号,例如“……(表1、图1)”;结果的文字描述和图表应分别具有自明性,即读者仅看文字或仅看图表均能获得清晰的意义;分层标题及叙述格式与“材料与方法”相同。“结果”二字居中显示,无序号。
讨论:应紧扣研究目的及结果展开讨论,层次对应分明,防止跑偏;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与其他研究文献比较,得出提示或结论,并分析可能原因,据此提出相应建议;有时还需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影响,可能的改进建议。分层标题及叙述格式与“材料与方法”相同。“讨论”二字居中显示,无序号。
正文的其他要求:
图、表:全文图表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个。文字能描述清楚的,不做图表。同一结果不同时做图和表。图表必须符合流行病学图表标准,表格使用三线(顶线、表头线、底线)表,表内同一指标数据有效位数要一致;图表中的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写清,图例排于图题和图之间或图中空白位置;图表的标题、表项目或图例、坐标轴标题等任何中文须有英文对照(标题、表项目及其内容中第一个单词、某些专有名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尽量避免在图表下方加备注或说明(应尽量在“材料与方法”中说清楚)。图、表应放在正文中首次提到该图、表的段落下面。
计量单位: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表示时间的“周”和“月”不用单位符号表示。ppm, ppb, M不得作为浓度单位使用。常用的剂量单位符号有mL、L、km2、g、kg等。
数字 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汉字。但序数词、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位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不能省略长度单位。
标点符号:标点使用要准确,符合层次、逻辑要求。不能在同一冒号层次再使用冒号,遇此类层次应使用小标题或不使用第1个冒号。表示年龄、年份范围等的符号均采用“—”。中文文字的标点符号应采用中文的标点格式;英文摘要和英文单词之间的标点符号必须采用英文标点格式。
统计符号: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学名词及符号》(BG3358¬1982)的有关规定,常用符号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m(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大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 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F值等)。以上统计学符号均用斜体。为方便起见,本刊对天、小时、分钟分别采用国家规定的符号d、h、min。⑩生物、微生物的拉丁语名称应用斜体。
缩略语:在摘要、正文中使用缩略语时,应分别在摘要、正文内首次出现处先写明其汉文全名,然后括号中注明英文全名和缩略语。整体的数字结构和英文、拉丁文等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或在本行写完,或全部另行书写。
人称:全文需采用第三人称描述,避免使用“我国”“我们”“我省”等第一人称用语。
致谢:可在正文末尾(参考文献之前)另起一段用以致谢,列出不在文章作者之中的参与本研究其他人员的单位和姓名。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在全文末尾,“参考文献”标题后需加分号,居左显示,无序号,无缩进。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为1-3位则全部列出,≥4位则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汉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如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无论中英文参考文献,其标点符号均采用英文标点格式,并加空格。所有中文文献须有英文对照,并首先采用原中文文献的英文翻译,中文在前,英文另起一段在后。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每篇文献题名后面加方括号“[ ]”列出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如果是电子资源,还需以“/”加上电子资源载体的标识代码: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文献著录格式:文献的具体著录格式执行《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的规定。常用的文献著录格式如下:对于期刊类型的文献,应列出“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代码]. 杂志, 年, 卷(期): 起¬页-止页.”;对于专著、学位论文、报告类型的文献,应列出“作者. 书名(题目等)[文献类型标识代码]. 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例如:
[1] 武文娣, 刘大卫, 吴冰冰, 等. 全国2007-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9, 15(6): 481-¬490.
WU Wendi, LIU Dawei, WU Bingbing, et al. Analysis on the surveillance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China, 2007¬-2008 [J].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2009, 15(6): 481-¬490.
[2]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第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211¬-214.
ZE Wen¬yuan. Immunization [M]. Seco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1: 211¬-214.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发文量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总被引频次
-
美国1999年麻疹发病情况
1999年美国各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共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暂报100例确诊麻疹病例,与1998年报告的病例数相等。自1997年以来美国麻疹发病率一直维持在≤0.5/100万水平。 1999年报告的100例病例中,33例为输入病例,67例为本土病例(指在美国本土感染的病例)。67例本土病例中,33例与输入有关,34例不知病毒来源。尽管一些与输入有关的病例有病毒学证据,但没有只依靠病毒学证......
作者: 刊期: 2001- 01
-
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偶合川崎病1例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andrubellacombinedattenuatedlivevaccine,MR)在适龄儿童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1],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和风疹病毒的免疫力.2016年12月某男童在沙坪坝区某预防接种门诊接种MR后出现发热、皮疹等临床表现,入院治疗,被确诊为川崎病.......
作者:李兰馨;邵建超;颜新秀;刘虹宏 刊期: 2017- 06
-
国产与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与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andRubellaCombinedAttenuatedLiveVaccine,MMR)在常规免疫接种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对初次免疫(初免)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沪”)或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简称“GSK”)MMR的免疫原性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全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作者:符剑;何寒青;陈恩富;严传富;严睿;尹志英;陈波;李倩;潘金仁 刊期: 2013- 03
-
中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中山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仍有麻疹散发病例及爆发点,特别是外来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0%左右.为了解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于2001年12月,分别对常住人群及外来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小铭;高赛珍;赵婉莹;周海;吕海英 刊期: 2004- 01
-
改变儿童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程序的现场观察
为简化儿童免疫程序,拟将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免疫程序提前1个月,使DPT与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同时接种.1991年10月~1992年3月,在浙江省鄞县进行了2~3月龄婴儿接种DPT的人体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友陇;徐斌;赵红;任雅萍;陈衡平;袁渭;邵国文;范知君;徐来荣;周廉胜;徐京同;付小飞 刊期: 2003- 01
-
UniJect注射器预充注乙型肝炎疫苗冷链外使用可行性研究
目的为了观察UniJect注射器预充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热稳定性,以探讨其冷链外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安瓶分装与UniJect预充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在37℃放置14、30、45d,检测两种分装疫苗的体外相对效力(RP).将配合疫苗保存使用的温度敏感指示标签(VVM30)在37℃放置30d,其间对其颜色变化进行连续检测.结果5批常规分装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及其同批半成品UniJeot注射器......
作者:李津;朱亭玉;洪云;何雅利;许毅;王明莹;齐璇;董小曼;赵铠 刊期: 2006- 04
-
诊断试验准确性评价方法
着重介绍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理论,以及在诊断试验准确性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五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评价的实例,简要说明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部分ROCAUC和固定特异度时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相互比较的Bootstrap方法.......
作者:赵守军;张爽;王锋;张勇;毕胜利 刊期: 2009- 05
-
中国2009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9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LaboratoryNetwork,M/RLN)的运转状况.方法分析麻疹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验室数据和全国2009年M/RLN监测数据,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检测:全国2009年共采集散发疑似麻疹病例(Measles-likeIllnesses,MLI)血......
作者:张燕;王慧玲;蒋小泓;毛乃颖;朱贞;崔爱利;许松涛;姬奕昕;唐浏英;石晶;许文波 刊期: 2012- 03
-
加强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安全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AEFI)分为感染型和非感染型两类,评定AEFI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应按照二者的一致性、程度性、独异性、时间性和合理性来判断.应根据AEFI发生的原因,开发和采用安全疫苗接种技术,建立免疫程序安全注射网络.必须加强AEFI预防和处理措施,制定新型疫苗质量标准和规范,加强疫苗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技术培训和监测,建立正常的疫苗、注射器材供应渠道和扩大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和普及.......
作者:黄平;钟静 刊期: 2002- 05
-
注射流行性感冒灭活裂解疫苗后发生手足水泡1例报告
某女,21个月.于2000年2月2日上午10时在射阳县黄沙港镇卫生院由镇防保人员首次在其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流行性感冒灭活裂解疫苗(流感疫苗)0.25ml.疫苗为史克必成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福禄立适TM(FluarixTM),批号:18430D7,有效期为2000年10月,接种后5小时家长发现其手足密布小水泡,当即至镇卫生院处理.......
作者:徐上坡 刊期: 2000-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新婚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 2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
- 3 全球2000~2013年消除麻疹进展
- 4 中国8个省(自治区)不同数据来源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数据比较分析
- 5 一起垂直传播的麻疹病例报告
- 6 上海市闵行区29起水痘爆发疫情分析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
- 7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 8 全州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 9 贵州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试点结果分析
- 10 河南省六个县(区)2010年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 11 马来西亚预防控制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的经济学评估: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 12 河南省2008~2009年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 13 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 14 营口市1999~200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 15 1414名儿童接种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结合疫苗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报告
- 16 河北省1999~2003年麻疹监测分析
- 17 中国2011~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8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现场流行病学保护效果研究(Ⅲ)
- 19 美国2000年麻疹发病情况
- 20 邹平县邹工业园2006年风疹流行的调查分析